2035 年的工廠
2018-8-7 5:15:55 /
經由 Esben H. Østergaard
/
0
意見

在量產型的產品中加入獨特的人性價值
2035 年的工廠型態一定會跟現在的工廠很不一樣,這點無庸置疑,但其方式,恐怕不是我們所能預期的。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機械化、水力及蒸汽動力開始將原本由人力進行的工作加以自動化,越來越多的工作都由機器接手進行。每一項的科技進步,從電腦、機器人到網際網路,都帶來了新形態的自動化。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製造業者正走向「關燈工廠」的配置,不僅能快速生產大眾所需的物品,品質高又穩定,而成本比過往更低,還僅需要極少的勞動力介入其中。
但有趣的是,在此「關燈工廠」日漸在真實工廠配置中普及的時候,在全球卻出現另一股不同的消費者趨勢。從手工精釀啤酒,到手做或全客製化精品這樣帶有深刻 人性化 的產品,其需求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成長著。
位於美國波士頓之醫療裝置製造商 Tegra Medical 裝設了三部 UR 機器人,並因此得以讓 11 個全職人力從高重複性的機器操作任務中解放出來。「當我們發現作業員的工作只是單純地每過 10 或 20 秒即裝載零件,我們就想要讓他們擁有更高的價值:我們對作業員施予新技能訓練,其中包括完全不同的操作,或是讓他們成為該區域的機器人監督人員。」Tegra Medical 的工程總監 Hal Blenkhorn 這麼說。他還強調,引進機器人並未使原有的任何一個員工失業。
我認為這股趨勢可說是「人性的回歸」,而我更相信這樣的需求,源自人類間情感相互聯繫的基本需求。而且,不是以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等的形式來 模擬 他人,而是以真人投入,帶有真人的形體、真人的體驗、真人的脆弱及真人的人生故事。這些東西都無法以科技取代,原因很簡單:人造科技永遠都不會是人。
正因為這股趨勢,優傲科技相信,2035 年的工廠將由勞工與機器人一同協作,在工作任務的進行上更加貼近其身為人的才智與能力。
儘管人們擔心科技 (特別是機器人) 會搶走勞工的工作,但歷史已證明,科技的進步 (包含那些推動工業革命的進步) 其實是在創造就業市場的成長。但是,其中確實牽連一些版圖的移動。自動化確實取代某些人的工作,而這些職位的確可能消失,但自動化也同時創造了新的工作。社會上因破壞性科技創新而產生的新工作,會出現在不同領域之中。
法國里昂的牙醫設備製造商 Nichrominox 對於 UR 機器人帶來的成果相當滿意。除了減輕單調工作帶來的枯燥以及減少員工所受風險外,協作型機器人還對公司帶來了立竿見影的好處,讓生產力瞬間大增百分之十。
優傲科技相信,對產品攜帶人性的大量需求 (亦經常稱做「大量客製化」) 是大規模關燈製造模式所永遠無法達到的,而傳統小工作室型態的職人打造也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社會上通常都同時要求量產模式的品質、精細及低成本,以及 手工打造產品的人性風格。
我們將這種把人力再度導入製造過程 (特別是搭配使用我們的協作型機器人 (cobot)) 的情形取名為「工業 5.0」「工業 5.0」的配置將為產品帶來更高的價值,而這些價值的來源就是人性風格。工業 5.0 之工廠所需的勞工,將具備特殊能力,能為所生產的產品注入價值。他們所具備的專業能力領域必須能夠對應市場所要的產品人性風格程度需求。
而未來將 不再需要 的,將是那些日復一日從事無聊、高重複性或危險工作的勞工。機器人和/或其他機械不僅可以取代這些勞工,還會做得比他們更好。
到了 2035 年,關燈工廠將會是產品製造中很重要的一環。這世界仍舊有數以百萬計的商品,是不需要攜帶任何人性就會具有價值的。但 2035 年也會有很多工業 5.0 工廠,且這些工廠將聘用具備獨特人工技藝的勞工來從事生產。
這些工作無法確保人人都能如願找到理想差事。這也沒辦法,畢竟這裡不是理想國度。但我確信這些工作及相關的就業趨勢可讓真人勞工重拾勞動力,並讓這世界成為一個更適宜從事勞動的地方。
想了解更多關於2035工廠的見解? 請下載2035工廠報告
Esben H. Østergaard, Director de Tecnología de Universal Robots, es responsable de la mejora de los robots UR existentes y del desarrollo de nuevos productos y uno de los creadores del producto. Desde 2001 a 2005 trabajó investigador y profesor asistente en robótica en la Universidad del Sur de Dinamarca, donde creó la base para la reinvención del robot industrial, que le llevó, ese mismo año, a fundar Universal Robots junto con dos de sus colegas de investigación. Desde entonces, Universal Robots ha obtenido alrededor de 65 patentes de la tecnología del robot. Además de su trabajo como CTO, Esben H. Østergaard participa en proyectos nacionales de investigación y en varias universidades en Dinamarca. En los inicios de su carrera, trabajó como científico investigador en USC Robotics Labs en el sur de California y también en AIST, en Tokio, como investigador visitante. Durante sus estudios en Informática, Física y Multimedia en la Universidad de Aarhus en Dinamarca, se centró exclusivamente en robótica y se convirtió en campeón mundial de fútbol robótico en 1998.
意見